HOME » 四角林咖啡莊園 » 螢火蟲咖啡的誕生由來
2021-06-15

螢火蟲咖啡的誕生由來

螢火蟲咖啡的誕生由來
四角林農場位於東勢區,海拔高度約落在550-750公尺,林相豐富、水質清澈、土質肥沃,過去以種植觀賞用植物,以生態教育的方式提供服務,但長期以來經營效益未達目標,甚至有了關閉農場的打算。不過,當農會同仁回頭看整座農場的優渥的天然資源,放棄實為可惜,幾經考量討論,若轉型種植經濟作物,同時規劃具教育意義的農場,也能貫徹農會作為農民領頭羊開創新路的精神,於是101年起開始在100餘公頃的農地上種植6千餘株的咖啡樹苗。

螢火蟲對於棲息環境的選擇極為嚴苛,純淨的水源、沒有光害、沒有化學物質等條件,螢火蟲所在之地必定純淨無干擾,而四角林咖啡莊園就是被螢火蟲選擇之處。原本就豐富的生態,農作物自然能在這塊土地獲得最純淨飽滿的養分,夏季時分,夜晚的農場裡螢火蟲如繁星閃爍穿梭農場,好不熱鬧,在這樣環境裡產出的咖啡豆會是什麼味道呢?

保持原始無汙染的種植方式固然辛苦,但這也是臺中市農會一直以來的堅持,幾經10年的嘗試與修正,不僅是咖啡豆的種植,還有後續原豆的處理,都不斷在試驗裡調整,農會同仁拜師學習,鑽研進修技術,不僅如此,最後的沖煮技術也沒有放過,只為完整呈現四角林「螢火蟲咖啡」最純淨的樣貌。
臺灣過去以茶聞名世界,大眾的飲食習慣在近幾年有明顯的轉變,嗜咖啡族群大幅提升,然臺灣最早大面積種植咖啡在古坑、阿里山一帶,在臺中市農會的帶領下,臺中山城越來越多轉種植咖啡樹的果農,臺灣的咖啡產地結構已悄悄改變。

尋找最初的純淨咖啡
當螢火蟲咖啡的輪廓已經描繪完成,如何呈現是另一門專業,臺中市農會與烘豆師黃宥澄先生合作,在農會辦公室的後方倉庫,開設「憬初尋」咖啡店。
咖啡的種植、烘豆已達一定的水準後,臺中市農會開始尋找銷售的機會,能夠直接沖煮與顧客面對面,將螢火蟲咖啡的純淨細膩口感直接呈現是最好的,於是在研習的過程中認識了烘豆師黃宥澄先生,幾次的合作之後,彼此的默契與目標都很契合。

倉庫建物約在1955年完工,過去存放大量農務用品,因有持續的使用維護,整體建物保存良好,檜木構成的屋頂,是常用在大垮具空間的偶柱桁架式架構,高處四周的橫軸氣窗上,可見十字、海棠花樣式的壓花玻璃,窗戶亦可正常使用,空間大致保存原本的樣進行整修,另外搭建的二樓場域,可俯瞰一樓寬敞的擺設,也可接近屋頂欣賞早期木匠全用木材固定的榫接式工法。

或許是臺中市農會這10年一路走來,經過許多跨領域的挑戰,深刻感受咖啡的博大精深,從種植的條件、原豆的處理方式、沖煮咖啡的手法,甚至水質的要求,每一個細節都不能輕忽,為的只是將咖啡的本質完成呈現,有別於以往單純享受咖啡的感受。有感於此臺中市農會開始致力於推廣臺灣精品咖啡,自2019年開始主辦「臺中市精品咖啡評鑑」,今年適逢憬初尋環境已完備,自四角林咖啡農場來到豐原舉辦,另臺灣精品咖啡豆的年度盛事「臺灣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」也在此舉行,未來臺中市農會也會持續開辦咖啡相關課程,強化咖啡飲食文化的深度。
 

回上層目錄下一則